癫痫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脑部疾病以及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相关。遗传因素使个体易出现神经元异常放电,有癫痫家族史后代患病风险升高;脑部疾病中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均可引发癫痫;全身或系统性疾病里代谢性疾病(低血糖、低血钙等)、中毒(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缺氧、内分泌失调等)也与癫痫发生有关。
一、遗传因素
癫痫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许多癫痫综合征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相关。例如,儿童期常见的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特定的离子通道基因变异引起,研究表明其致病基因与钾离子通道等相关,遗传因素可使个体更容易出现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发癫痫发作,在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中,后代患癫痫的风险相对普通人群有所升高,且不同的遗传方式(如常染色体显性、隐性等)会影响发病的概率和表现形式。
二、脑部疾病
1.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胎儿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各种因素(如感染、药物、射线等)导致脑部结构出现异常,像无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多小脑回畸形、灰质异位症、脑穿通畸形等,这些脑部结构的异常会使神经元的正常排列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癫痫。例如无脑回畸形患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功能紊乱,很容易出现癫痫发作,且多在婴幼儿期就开始发病。
2.颅脑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后,可能会导致颅脑组织损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急性期可能就会出现癫痫发作,而外伤后数月至数年也可能发生迟发性癫痫。例如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的不同时期都有发生癫痫的可能性,其发病机制与脑组织的损伤、出血、瘢痕形成等有关,损伤部位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癫痫。
3.颅内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感染会导致脑组织的炎症、水肿,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从而诱发癫痫。例如病毒性脑炎患者,由于病毒侵犯脑组织,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使得神经元的电活动异常,进而出现癫痫发作,在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4.脑血管病: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都可能引发癫痫。脑血管病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受到血液的刺激等,引起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例如脑梗死患者,病变区域的脑组织发生坏死、软化等改变,周围的神经元功能紊乱,容易出现癫痫发作,尤其是在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都可能发生。
5.脑肿瘤:颅内肿瘤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脑组织的水肿、缺血等,同时肿瘤组织本身也可能异常放电。脑肿瘤引起的癫痫可发生在肿瘤发病的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肿瘤引发癫痫的概率有所不同,如胶质瘤、脑膜瘤等都可能导致癫痫发作,随着肿瘤的生长,癫痫发作可能会逐渐加重。
三、全身或系统性疾病
1.代谢性疾病
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会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供应,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引发癫痫。常见于长时间未进食、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出现低血糖状态,可能会出现癫痫样发作,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等,及时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缓解。
低血钙:血钙浓度降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神经元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癫痫。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在儿童生长期,如果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导致低血钙,可能会出现手足抽搐、癫痫发作等症状,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治疗后,血钙水平恢复正常,癫痫发作可能得到控制。
2.中毒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过量或中毒可引发癫痫,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感染药物等。例如患者误服或过量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
重金属中毒:长期接触或摄入重金属,如铅、汞等,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引发癫痫。例如职业性接触铅的工人,如果防护不当,长期接触铅,可能会出现铅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出现癫痫发作等症状。
3.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缺氧、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与癫痫的发生有关。例如严重的心肺疾病导致机体缺氧,长时间的缺氧会影响脑组织的功能,进而引发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等功能,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