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头昏可能由多种系统相关原因引起。心血管系统中,心律失常因心脏跳动频率或节律异常致心脏输出量减少使脑部供血不足可致胸闷头昏,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及脑部供血受影响也会引发;呼吸系统中,COPD因气道慢性炎症致通气功能障碍、气胸因气体进入胸膜腔致肺组织受压影响通气换气功能均会导致胸闷头昏;神经系统中,脑供血不足因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颈椎病因颈椎病变压迫颈部血管神经影响脑部供血会出现胸闷头昏;其他系统中,贫血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致全身缺氧、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致机体代谢减慢都会引发胸闷头昏。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心律失常:
正常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而心律失常时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发生异常。例如心房颤动,此时心房无序颤动,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可能导致胸闷、头昏。研究表明,心律失常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胸闷头昏症状,其发生机制与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心律失常,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男性和女性在心律失常导致胸闷头昏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的人群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有心脏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相关症状。
2.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当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这种胸闷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等部位,同时因心肌供血不足,脑部血液供应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头昏。冠心病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男性发病风险略高于女性,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进而增加胸闷头昏的发生风险。
二、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气道存在慢性炎症,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氧气吸入不足,二氧化碳潴留。长期的缺氧状态会使身体各器官包括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出现胸闷、头昏症状。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相对较多,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有COPD病史的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时更易出现胸闷头昏加重的情况。
2.气胸:
各种原因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使肺组织受压,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患者会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同时因缺氧出现头昏。气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青壮年相对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等情况下可能诱发气胸,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结核等病史的人群发生气胸的风险更高,出现气胸时会迅速出现胸闷头昏等症状。
三、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1.脑供血不足:
多种原因可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如脑血管狭窄、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脑部供血不足时,患者会有胸闷(部分患者可能感觉胸部不适与脑部供血不足相关)、头昏症状,还可能伴有视物模糊、乏力等表现。中老年人是脑供血不足的高发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更易出现脑供血不足,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促进脑供血不足的发生,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复发时易出现胸闷头昏等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
2.颈椎病:
颈椎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患者除了颈部不适外,常出现胸闷、头昏,还可能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各年龄层均可发生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的人群易患颈椎病,女性在长期穿高跟鞋等可能影响颈椎姿势的情况下也需注意,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在颈部姿势不当等诱因下易出现胸闷头昏症状加重。
四、其他系统相关原因
1.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患者会出现胸闷、头昏,还可能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生贫血,女性由于生理期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缺铁性贫血,长期营养不良、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人群易发生贫血,有贫血病史的患者在贫血加重时会出现胸闷头昏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2.内分泌紊乱: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慢,可出现胸闷、头昏,还可能伴有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期精神压力大、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易出现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在病情控制不佳时会出现胸闷头昏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