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常见原因包括局部因素(感染如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炎等,外阴局部病变如湿疹、营养不良、尖锐湿疣,刺激如尿液粪便、刺激性用品、紧身化纤内裤等)和全身因素(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等)。针对不同原因,药膏选择各异,感染性原因分别有抗真菌、甲硝唑等乳膏;外阴局部病变根据情况选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改善营养药膏等;刺激引起的选保湿或抗炎药膏。特殊人群中,孕妇用药谨慎,注重清洁;哺乳期选对婴儿影响小的药;儿童用温和安全药物;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含雌激素药膏并控制基础疾病,用药注意相互作用。
一、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分泌物多呈豆腐渣样;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分泌物常为稀薄脓性、泡沫状;细菌性阴道病因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发,分泌物有鱼腥味。这些炎症刺激外阴可致瘙痒。
外阴局部病变:外阴湿疹多因局部潮湿、摩擦等诱发,表现为外阴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外阴营养不良可使外阴皮肤变白、变薄、皲裂,引发瘙痒;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外阴可见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
刺激:尿液、粪便长期刺激,如尿失禁患者尿液长期浸渍外阴;使用刺激性的卫生用品,如含香料的卫生巾、肥皂等;紧身化纤内裤不透气,局部湿热等,都可能引起外阴瘙痒。
2.全身因素
糖尿病:血糖升高使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利于念珠菌生长,引发霉菌性阴道炎,导致外阴瘙痒。
黄疸: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外阴瘙痒,常伴有全身皮肤瘙痒。
维生素缺乏:如缺乏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可导致皮肤黏膜代谢异常,引起外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药膏选择
1.感染性原因
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这类药物能抑制念珠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滴虫性阴道炎:甲硝唑乳膏可用于局部治疗,它能杀灭滴虫,改善症状。由于滴虫性阴道炎常需全身用药,且性伴侣需同时治疗,因此局部用药通常作为辅助手段。
细菌性阴道病:甲硝唑乳膏同样适用,可抑制厌氧菌生长,恢复阴道正常菌群平衡。
2.外阴局部病变
外阴湿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塞米松乳膏等,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瘙痒;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作用。
外阴营养不良:可使用丙酮酸油膏、复方维生素A膏等,改善局部营养状况;瘙痒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缓解症状。
尖锐湿疣:可选用咪喹莫特乳膏,它能诱导局部产生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清除疣体。但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较小疣体,较大疣体可能需结合物理治疗。
3.刺激引起的瘙痒
去除刺激因素后,可使用温和的保湿药膏,如凡士林软膏,保护皮肤屏障,缓解瘙痒;若局部有轻微炎症,可使用氧化锌软膏,有收敛、抗炎作用。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
孕妇用药需谨慎,尤其是在孕早期,胎儿器官处于分化形成阶段,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克霉唑乳膏相对安全,但使用前应咨询医生。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防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更应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
2.哺乳期妇女
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如需使用药膏,应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后,尽量避免药物接触婴儿。
同样要注意外阴清洁,防止感染。若瘙痒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不要因担心影响哺乳而延误治疗。
3.儿童
儿童外阴皮肤娇嫩,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膏。若出现外阴瘙痒,多因卫生习惯不良或局部感染引起。首先应注意外阴清洁,大小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
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安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可用于缓解瘙痒。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膏,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4.老年人
老年人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变薄、干燥,易出现外阴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膏,如结合雌激素乳膏,改善局部皮肤状况。
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加重外阴瘙痒症状。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