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处理包括紧急处理、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紧急处理需立即就医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有溶栓、抗血小板和神经保护等药物;康复治疗要早期评估并进行运动、语言、认知等训练;二级预防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和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各环节有不同要求和特点。
一、紧急处理
1.立即就医:轻度中风患者也需尽快送往医院,因为即使症状看似轻微,后续可能有病情进展。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出现疑似中风表现,更要争分夺秒送医,儿童中风可能由先天性血管畸形等特殊原因引起,延误就医可能导致严重脑损伤;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等,病情变化快。
2.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这对所有年龄段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误吸风险更高。
二、一般治疗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血压不能降得过低,因为脑灌注不足可能加重脑损伤;老年人生命体征调节功能相对较弱,需更精细监测。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对水电解质平衡的需求和维持方式有差异,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相关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
三、药物治疗
1.溶栓药物:若符合溶栓指征,可使用溶栓药物,但需严格把握时间窗等指征。对于有出血倾向、近期有重大手术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不同年龄患者溶栓禁忌证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不同,儿童使用溶栓药物需极度谨慎,因为儿童凝血机制与成人不同。
2.抗血小板药物:如无禁忌,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但要考虑患者的出血风险等,老年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评估胃肠道出血等风险,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可能较弱。
3.神经保护药物:可使用一些神经保护药物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不同药物有其相应的适用情况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合理选择。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评估: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评估,包括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对于儿童中风患者,康复评估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老年人康复评估要关注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等。
2.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帮助恢复肢体功能。儿童康复训练要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以游戏等轻松方式引导运动;老年人运动功能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语言康复训练:如果存在语言障碍,进行相应的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不同年龄患者语言康复的难点和重点不同,儿童语言康复要考虑其语言发展阶段,老年人可能因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语言中枢受损,康复难度较大。
认知康复训练: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如注意力、记忆力训练等。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功能衰退基础上发生中风,认知康复更为关键,要根据患者具体认知障碍表现制定训练方案。
五、二级预防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有所不同,例如年轻高血压患者可能需更严格控制血压接近正常范围,而老年高血压患者要避免血压骤降。
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合并中风的患者,要注意血糖波动对病情的影响,合理选择降糖方案,考虑患者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
高血脂:调节血脂水平,使用降脂药物等,要考虑药物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年人使用降脂药物需关注肝脏、肌肉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2.改变生活方式
饮食:建议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结构调整的具体要求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基础上的健康饮食,老年人要注意消化功能等因素调整饮食质地等。
运动: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儿童运动要以安全和适度生长发育促进为原则,老年人运动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等意外。
戒烟限酒:劝导患者戒烟,限制饮酒量,吸烟和过量饮酒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都要强调戒烟限酒的重要性,不同年龄患者戒烟限酒的难度和健康益处体现不同,老年人戒烟限酒对改善血管状况等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