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引起,症状为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等升高,病毒感染时相反,影像学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靠临床表现等诊断,对症和病因治疗;新冠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症状多样,血常规等有相应表现,靠流行病学史等诊断,主要对症支持治疗,符合指征可用抗病毒药物,特殊人群治疗需关注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一、病因方面
支气管炎:多由生物(如病毒、细菌等)、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病毒常见的有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物理因素包括冷空气、粉尘等刺激;化学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中的有害气体等;过敏因素则是接触花粉、真菌孢子等过敏原导致。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病因有差异,例如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群患感染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可能更高,而儿童接触过敏原引发过敏性支气管炎的情况相对常见。
新冠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性有差异,一般来说,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感染后病情相对更重,生活方式方面,如缺乏运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气急等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如无继发感染,体温多正常,少数可有低热。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儿童支气管炎可能咳嗽症状相对更明显,且可能伴有呼吸增快等;中老年患者若有基础疾病,可能在咳嗽咳痰基础上更容易出现呼吸功能方面的变化。
新冠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可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可能仅表现为低热、乏力或轻度呼吸道症状;老年人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如呼吸困难等。
体征表现
支气管炎: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在肺部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啰音的特点根据病情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部啰音可不固定。
新冠感染:轻型患者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重型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肺部查体可闻及湿啰音等。
三、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方面
实验室检查
支气管炎: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病毒感染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增高。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时可升高,病毒感染时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新冠感染: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患者可见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是诊断新冠感染的重要依据,抗原检测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可协助诊断过敏性支气管炎等特殊类型支气管炎。
新冠感染: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四、诊断方面
支气管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等症状,结合肺部体征,再参考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进行诊断。例如根据患者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肺部闻及啰音,排除了其他类似疾病后可诊断为支气管炎。
新冠感染: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有新冠病毒接触史,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即可确诊。
五、治疗方面
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如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溴己新等祛痰;有气喘者可使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等。如为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选择有差异,儿童使用药物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药物。
新冠感染: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在治疗时需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