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梗塞的应对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及时就医(识别症状后尽快送医,注意送医途中护理)、医院治疗(评估诊断后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尽早开展,涵盖肢体、语言、吞咽等训练并注意循序渐进和安全)、日常护理(饮食上低盐低脂高纤维,生活起居规律,注重心理护理)、预防复发(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同时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差等特殊情况,用药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康复和护理需给予更多关注协助,有其他疾病或过敏史要及时告知医生。
一、及时就医
1.症状识别
老年人脑梗塞发作时,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家属需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警惕脑梗塞的可能。
2.送医急救
时间就是大脑,脑梗塞的治疗具有时间窗限制,如静脉溶栓一般要求在发病后4.56小时内进行,动脉取栓在624小时内进行。因此,一旦怀疑老人发生脑梗塞,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将老人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让老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随意搬动老人。
二、医院治疗
1.评估诊断
到医院后,医生会对老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安排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头颅MRI等,以明确脑梗塞的诊断、部位、范围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2.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使用以下几类药物:一是溶栓药物,用于发病早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二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三是抗凝药物,适用于某些特殊病因导致的脑梗塞;四是神经保护剂,有助于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五是改善脑循环药物,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
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有脑疝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等。
三、康复治疗
1.康复时机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一般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就可以开始进行床边康复训练。
2.康复内容
包括肢体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以帮助老人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康复训练,针对言语不清、失语等问题,进行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吞咽康复训练,改善吞咽功能,防止误吸。
3.康复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逐步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同时,要注意训练的安全性,避免老人摔倒等意外发生。
四、日常护理
1.饮食护理
给予老人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取。对于吞咽困难的老人,要调整食物的质地,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呛咳。
2.生活起居
保持居住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帮助老人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协助老人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鼓励老人尽量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提高其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3.心理护理
脑梗塞可能导致老人身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容易使老人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关心老人的心理感受,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预防复发
1.控制基础疾病
很多老年人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改善生活方式
鼓励老人戒烟限酒,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诱发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
3.定期复查
老人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头颅CT、颈部血管超声、血液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复发迹象,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不同,用药时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部分老人可能存在认知障碍或行动不便,在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护理中,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协助,确保老人的安全。如果老人有其他慢性疾病或过敏史,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