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门淋巴结肿大由多种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结核杆菌、其他细菌、EB病毒、巨细胞病毒、曲霉菌等感染可致其肿大;肿瘤性因素中原发性肺癌、淋巴瘤等可使肺门淋巴结肿大;其他因素里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能导致肺门淋巴结肿大,不同因素致病机制及相关高危人群等各有特点。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感染
1.结核杆菌感染:肺结核是较为常见的引发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结核杆菌可经呼吸道侵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进而累及肺门淋巴结。研究表明,在肺结核患者中,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高,结核杆菌感染后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出现炎性增生。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罹患,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结核杆菌后更易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且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有肺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的人群属于病史相关的高危人群。
2.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肺部感染,也可能波及肺门淋巴结,导致其肿大。例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细菌在肺部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可蔓延至肺门淋巴结,使其出现肿大表现。一般来说,既往有肺部感染病史、长期吸烟等人群相对更易发生此类细菌感染相关的肺门淋巴结肿大,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屏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
(二)病毒感染
1.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疾病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表现。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青少年及儿童感染相对较多见,在生活方式上,若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唾液,如共用餐具等,易被感染。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肺门淋巴结会出现反应性增生肿大。
2.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肺门淋巴结肿大,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易发生,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巨细胞病毒可侵犯肺部及淋巴结组织,引起淋巴结的炎症性改变,导致肿大。有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病史的人群需警惕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的肺门淋巴结肿大。
(三)真菌感染
1.曲霉菌感染:曲霉菌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进而累及肺门淋巴结导致其肿大。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如长期接触霉变物质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曲霉菌。例如从事粮食加工等工作的人群,长期接触霉变的粮食,增加了曲霉菌感染的机会,感染后曲霉菌在肺部生长繁殖,引发炎症,波及肺门淋巴结使其肿大。
二、肿瘤性因素
(一)原发性肺癌
肺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肺门淋巴结,导致肺门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风险越高;长期接触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于石棉、氡等致癌物质的人群,患肺癌的几率也会增加。在不同年龄段中,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肺癌,从而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肿大的情况。
(二)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淋巴瘤疾病,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组织,当累及肺部相关淋巴结时,会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可能与之相关。例如有家族中有淋巴瘤患者的人群,遗传易感性可能增加,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等状态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进而可能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
三、其他因素
(一)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肺门淋巴结,导致其肿大。结节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具体的诱发因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节病导致的肺门淋巴结肿大时,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如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
(二)结缔组织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部分患者可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表现。该病的发病与遗传、雌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患者除了肺门淋巴结肿大外,还会有多种系统受累的表现,如皮肤红斑、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需要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多项检查来明确诊断。
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但也可能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在病情活动期,机体免疫紊乱,可导致肺门淋巴结出现反应性肿大,需要结合患者的关节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