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和盆腔炎的检查方法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附件炎妇科检查有视诊、触诊,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CRP、阴道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B超、腹腔镜;盆腔炎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及CRP、阴道分泌物检查、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有B超、MRI。
一、附件炎的检查方法
1.妇科检查
视诊:观察外阴、阴道有无异常,如红肿、赘生物等,了解分泌物情况等。通过视诊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相关的外在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女性,外阴阴道的表现可能因卫生习惯、性生活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更容易出现一些炎症相关表现。
触诊:检查附件区(输卵管、卵巢)有无压痛、增厚或包块等。附件炎时附件区通常有压痛,若触及增厚或包块则提示可能有较为严重的炎症或形成了炎性包块等情况,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附件区的触诊表现可能因手术粘连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可反映是否存在感染。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有感染存在,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高于成人等,病史中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血常规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其水平变化与炎症的活动程度相关,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会对CRP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干扰等,病史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CRP水平也可能异常。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查找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通过对阴道分泌物的镜检和培养等,明确是否有特定病原体感染,不同年龄的女性阴道内的正常菌群有所不同,青春期前女性阴道内以乳酸杆菌为主,而青春期后受雌激素影响等阴道菌群会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中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可能会导致阴道分泌物检查异常,有过不洁性生活史的患者病原体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观察附件区的形态、大小等情况,看有无输卵管增粗、卵巢肿大、盆腔积液等。B超是附件炎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不同体型的患者,B超检查的清晰度可能有所不同,较肥胖的患者可能图像清晰度稍差,病史中有盆腔手术史导致粘连的患者,B超下附件区的表现可能不典型等。
腹腔镜检查:对于诊断困难或病情复杂的附件炎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同时进行治疗。但腹腔镜是有创检查,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或有腹腔镜禁忌证的患者不适用,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腹腔镜检查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心肺功能等方面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等。
二、盆腔炎的检查方法
1.妇科检查
宫颈举痛:宫颈有举痛是盆腔炎的重要体征之一。当盆腔有炎症时,宫颈受到触动会引起疼痛,不同性生活史的女性,宫颈举痛的表现可能因宫颈的状态等因素有所不同,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等的女性宫颈可能相对更脆弱等。
子宫压痛:子宫体有压痛,提示子宫有炎症累及。子宫压痛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有子宫肌瘤等子宫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子宫压痛的表现可能不典型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子宫的解剖结构和对炎症的反应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子宫萎缩等可能会影响压痛的感知等。
附件区压痛:同附件炎的触诊,附件区有压痛等表现。盆腔炎时附件区的炎症表现与附件炎类似,但盆腔炎可能累及范围更广,不同病史中有盆腔感染史的患者附件区的压痛表现可能更明显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CRP:同附件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RP等可反映感染及炎症情况。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常规及CRP的变化可能不典型,感染容易被掩盖等。
阴道分泌物检查:同附件炎,查找病原体等情况。对于不同卫生习惯的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结果差异较大,良好卫生习惯的患者阴道分泌物相对更正常等,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病原体感染的概率更高等。
病原体检测:可通过宫颈管分泌物、后穹窿穿刺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及核酸检测等,明确具体病原体。不同生活方式中频繁更换性伴侣等的患者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可能更高,对于妊娠期等特殊人群,病原体检测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等。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盆腔内子宫、附件、盆腔积液等情况。对于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等有重要价值,对于肥胖患者B超检查的准确性可能受影响,有盆腔手术史导致粘连的患者B超下盆腔结构可能显示不清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的盆腔炎性病变,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组织器官的情况,但相对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对于肾功能不全等不能使用含钆造影剂的患者,MRI检查需要特殊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