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炎会引发感觉异常、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症状,感觉异常包括麻木感、疼痛(刺痛或灼痛)、感觉过敏;运动功能相关有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运动协调性差;自主神经功能相关表现为皮肤改变、出汗异常、血压心率异常。
一、感觉异常相关症状
(一)麻木感
神经炎患者常出现肢体麻木,这种麻木感可从手足部位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对痛觉、温度觉的感知异常,比如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手部不适,但可能会出现抓握物体时力度异常等情况;对于中老年人群,可能是长期的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引发神经炎,导致足部麻木感更为明显,这与神经纤维受损后对感觉信号的传导功能障碍有关,神经不能正常将感觉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患者感知到麻木。
(二)疼痛
1.刺痛或灼痛:患者会有刺痛或灼痛的感觉,疼痛程度不一。在女性生理期前后,若本身有神经炎基础,疼痛可能会加剧,这是因为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神经的敏感性;对于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群,神经炎引发的疼痛也可能更为频繁,这与神经处于应激状态有关,神经纤维受损后其自身的稳定性被打破,容易产生异常的电活动,从而引发疼痛感觉。疼痛部位多与神经分布区域相关,如正中神经受累时,手部桡侧三个半手指可能出现刺痛或灼痛。
(三)感觉过敏
部分神经炎患者会出现感觉过敏现象,即对正常强度的刺激产生过强的感觉反应。例如,轻微的触碰就会让患者感觉疼痛难忍,在儿童中,如果是因感染后引发的神经炎,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觉过敏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更容易对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轻微刺激产生强烈的不适反应;而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神经炎的老年人群,感觉过敏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穿衣、接触物体等活动,因为哪怕是很轻柔的衣物摩擦,都可能引发强烈的不适。
二、运动功能相关症状
(一)肌肉无力
神经炎会导致肌肉无力,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稍显笨拙,如行走时步态不稳,拿东西时力量较以前减弱。在儿童群体中,若神经炎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发育,比如本应达到的独坐、站立、行走等运动里程碑会延迟;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引发神经炎的中老年人群,肌肉无力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像穿衣、洗漱、上下楼梯等动作都会变得困难,这是因为神经传导异常使得肌肉无法接收到正常的神经冲动来维持正常的收缩功能。
(二)肌肉萎缩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的肌肉会变细、体积减小。在儿童中,如果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神经炎,肌肉萎缩可能会严重影响其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身体比例不协调等问题;对于患有恶性肿瘤等疾病并引发副肿瘤性神经炎的老年人群,肌肉萎缩会加速身体机能的衰退,因为肿瘤产生的一些物质影响了神经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和支配而逐渐萎缩。
(三)运动协调性差
神经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运动协调性差的情况,表现为精细动作难以完成,如写字、系纽扣等。在青少年人群中,若神经炎是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运动协调性差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比如在课堂上难以完成需要精细动作的书写作业等;对于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且患有神经炎的中年人群,运动协调性差会使其工作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因为协调不好而导致工作中的意外损伤,这是由于神经对肌肉的协同控制功能受损,使得肌肉不能按照大脑的指令精准配合运动。
三、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症状
(一)皮肤改变
神经炎可引起皮肤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屑,颜色改变等。在老年人群中,本身皮肤就相对干燥,若合并神经炎,皮肤干燥脱屑的情况会更为严重,这是因为自主神经受损影响了皮肤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对于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炎的患者,皮肤还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等情况,这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影响了皮肤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关,神经病变使得皮肤的营养供应出现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改变。
(二)出汗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出汗异常,如多汗或无汗。在儿童感染病毒性神经炎时,可能会出现多汗的情况,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影响了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导致汗腺分泌紊乱;而对于患有交感神经型神经炎的成年人群,可能会出现局部无汗的现象,这会使皮肤的散热功能受到影响,在炎热环境下更容易出现身体过热等不适,因为自主神经对汗腺的分泌调节失衡,无法根据环境温度正常调节出汗量来维持体温平衡。
(三)血压心率异常
部分神经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心率的异常变化。比如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突然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自主神经受损影响了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以及心脏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心率也可能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在老年人群中,本身心血管系统就相对脆弱,神经炎引发的血压心率异常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为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调节被打乱,使得血压和心率不能维持在稳定的生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