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流白色分泌物可能由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包括急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外阴营养不良、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一般处理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可能的原因
(一)阴道炎
1.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有鱼腥臭味,可伴有外阴瘙痒。相关研究表明,阴道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是主要病因,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线索细胞等特征性表现,多见于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等改变阴道内环境的女性。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其发病与阴道内环境改变、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假丝酵母菌在阴道酸性环境下大量繁殖致病,通过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可发现假菌丝或芽孢。
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伴外阴瘙痒、灼热感等。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等间接传播,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繁殖,通过阴道分泌物涂片可找到阴道毛滴虫。
(二)宫颈炎
1.急性宫颈炎: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宫颈部位炎症刺激可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可伴有外阴瘙痒,还可出现性交后出血、下腹坠痛等症状,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等表现,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体。
2.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炎症病史。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可伴有腰骶部疼痛、性交后出血等,部分患者也可出现外阴瘙痒,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宫颈肥大等表现。
(三)其他情况
1.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皮肤黏膜出现色素减退、变白等改变,可伴有外阴瘙痒,部分患者可出现外阴皮肤增厚或变薄等表现,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
2.过敏反应:如对卫生巾、内裤材质过敏等,可引起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一般无明显白色改变,但部分患者可能因搔抓等刺激出现继发性改变,有明确的过敏物质接触史。
二、相关检查
(一)妇科检查
观察外阴、阴道、宫颈的外观情况,包括有无充血、红肿、溃疡、赘生物等,了解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等。
(二)阴道分泌物检查
1.显微镜检查:查看阴道分泌物中有无滴虫、假菌丝、芽孢、线索细胞等,有助于判断是否为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或细菌性阴道病。
2.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怀疑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类型并指导用药。
(三)其他检查
如怀疑有外阴营养不良,可进行外阴组织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检查血糖等,以排除糖尿病导致的外阴瘙痒等并发症。
三、应对建议
(一)一般处理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或肥皂,勤换内裤,内裤宜选择棉质、宽松的款式。
2.避免搔抓外阴,以免加重瘙痒和皮肤损伤。
3.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性伴侣如有感染应同时治疗。
(二)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1.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可根据病情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同时注意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一般无需常规治疗。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氟康唑等,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药物为甲硝唑,可口服或局部用药,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2.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淋病奈瑟菌感染选用头孢曲松钠等,沙眼衣原体感染选用阿奇霉素等。
慢性宫颈炎:对于宫颈糜烂样改变无明显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对于有宫颈息肉者可进行息肉摘除术;对于宫颈肥大等一般也无需特殊治疗,如有症状可针对症状进行相应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外阴瘙痒流白色分泌物需谨慎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发育。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妊娠期发病率较高,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局部抗真菌药物。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应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按照阴道炎的相关治疗原则进行处理,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加重。
3.儿童:儿童出现外阴瘙痒流白色分泌物相对较少见,多与外阴卫生不良、异物刺激等有关,家长应注意儿童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必要时及时带儿童就医,避免自行用药,防止对儿童生殖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