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分早期、中期、晚期,早期有全身及神经系统不特异表现;中期有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及脑实质损害表现;晚期有意识障碍、抽搐频繁、生命体征紊乱。儿童早期表现不典型、颅内压增高更突出、易癫痫发作;成人全身症状相对明显、脑膜刺激征典型、脑实质损害表现易察觉。其表现与生活方式(免疫力低下或接触结核患者人群表现不同)和病史(既往有结核病史或有基础疾病人群表现有差异)相关
一、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早期表现
1.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多较隐匿。患者可有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可伴有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由于症状不特异,容易被忽视。成人患者也可出现类似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体重减轻等情况。
2.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轻度头痛,多为间歇性,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被认为是劳累等原因引起。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哭闹等,而不会准确表达头痛等不适。
(二)中期表现
1.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是较常见的体征,克氏征(Kernigsign)阳性、布氏征(Brudzinskisign)阳性。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脑膜神经根所致。儿童患者脑膜刺激征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明显。
2.颅内压增高表现:患者头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可伴有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导致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有关。婴幼儿可表现为前囟饱满、膨隆,头围增大等。颅内压增高还可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3.脑实质损害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淡漠、谵妄、幻觉等。若病变累及脑实质特定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失语等。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脑实质损害可能导致癫痫发作,且年龄越小,癫痫发作的可能性相对越高,可能与炎症对脑皮质的刺激等因素有关。
(三)晚期表现
1.意识障碍:患者可由嗜睡逐渐进展为昏迷。昏迷程度不断加深,对外界刺激几乎无反应。这是由于颅内压极度增高,脑疝形成,脑组织受压严重,导致神经功能严重受损。
2.抽搐频繁:频繁的抽搐可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和脑损伤,使病情恶化。在儿童患者中,抽搐可能成为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及时控制。
3.生命体征紊乱:可出现呼吸不规则、血压波动、脉搏细速等表现,最终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不同人群结核性脑膜炎表现的差异
(一)儿童
1.早期表现不典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全身症状可能被家长忽视,常以精神症状如哭闹、烦躁、嗜睡等为首发表现,而头痛、脑膜刺激征等表现相对不典型。例如,很多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精神差、吃奶减少,容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等疾病。
2.颅内压增高表现更突出:婴幼儿前囟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可表现为前囟饱满、隆起,头围增大等,这是成人没有的特点。而且由于婴幼儿颅骨缝可稍分离,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颅内压的升高,但随着病情进展,仍会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
3.易出现癫痫发作: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结核性脑膜炎导致的脑实质炎症更容易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出现癫痫发作,且年龄越小,癫痫发作的频率可能相对越高,对儿童的脑发育影响较大。
(二)成人
1.全身症状相对明显:成人能够较好地表达自身不适,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可能相对更易被察觉。但部分成人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病情的表现和进展。
2.脑膜刺激征相对典型:成人的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表现相对儿童更典型,因为成人的神经系统结构相对稳定,炎症对脑膜的刺激更容易表现出典型的脑膜刺激征。
3.脑实质损害相关表现更易被察觉:成人能够准确描述自身出现的精神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如失语、偏瘫等,医生可根据这些表现更及时地判断病变累及的部位,从而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三、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与生活方式、病史的关系
(一)生活方式
1.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发生结核性脑膜炎时,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全身症状可能更重,且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患结核性脑膜炎,由于自身免疫力极低,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但全身中毒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2.接触结核患者人群:有与开放性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较高,若发生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能就出现较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等,且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相对较早,因为这类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概率大,一旦发病,病情可能相对较重。
(二)病史
1.既往有结核病史人群:既往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结核性脑膜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与初次发病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在原发病基础上,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相对隐匿,但一旦出现,病情可能进展较快。例如,既往有肺结核的患者,出现头痛、低热等表现时,应高度警惕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能,因为其体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潜在病灶,更容易播散至脑膜。
2.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结核性脑膜炎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且病情更容易加重。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炎症反应可能不如正常人典型,治疗也相对复杂,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