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气管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或理化因素引发,起病急,有相应症状及人群影响;慢性气管炎病因复杂,起病缓、病程长,有相关症状及人群影响。诊断通过临床表现评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治疗上急性气管炎有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慢性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接种。预防方面急性气管炎要增强抵抗力、避免感染和理化刺激,慢性气管炎要戒烟、改善环境、防治感染、增强体质。
一、气管炎的定义
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多由病毒、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
二、分类及特点
(一)急性气管炎
1.病因: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常见病原体有流感病毒、腺病毒、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等理化因素也可引发。
2.症状:起病较急,通常先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或少量黏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伴有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咳痰可持续2-3周。
3.人群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病毒引发急性气管炎;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人群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更易患急性气管炎。有慢性呼吸道病史者,急性气管炎发作可能加重原有病情。
(二)慢性气管炎
1.病因: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反复感染)以及机体自身因素(如呼吸道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
2.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咳嗽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有喘息,多由合并支气管哮喘等引起,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3.人群影响: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危人群。男性吸烟者患病率高于女性。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工作的人群,慢性气管炎患病率也相对较高。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慢性气管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三、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以及是否有诱发因素等。
(二)体格检查
急性气管炎患者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慢性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急性气管炎患者血常规可正常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可涂片或培养找病原体,有助于明确病因。
3.影像学检查:急性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气管炎反复发作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慢性支气管炎表现,合并肺气肿时可出现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肺透明度增加等肺气肿征象。
4.肺功能检查:慢性气管炎患者如有气流受限,可通过肺功能检查明确,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小于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
四、治疗原则
(一)急性气管炎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吸入刺激性气体等。
2.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祛痰,也可采用雾化吸入帮助祛痰;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等。
3.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如为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如为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有证据提示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二)慢性气管炎
1.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或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镇咳祛痰:可选用上述急性气管炎对症治疗的镇咳祛痰药物。
平喘:可使用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病情需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2.缓解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预防慢性气管炎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期治疗的关键,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刺激,延缓病情进展。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提高机体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污染环境下锻炼。
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相关性气管炎的发生风险,肺炎链球菌疫苗也可减少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气管炎发作。
五、预防措施
(一)急性气管炎预防
1.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避免病原体感染: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减少理化因素刺激:避免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等,在雾霾天气或污染环境中外出时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
(二)慢性气管炎预防
1.戒烟:彻底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
2.改善环境卫生:避免长期处于雾霾、粉尘、化学烟雾等污染环境中,工作环境有粉尘等污染物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专业防护口罩等。
3.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儿童应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呼吸道免疫力;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相关疫苗。
4.增强体质: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身体条件允许可坚持有氧运动等,以增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