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烧37度左右可能由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布鲁氏菌感染)、非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环境因素(长期高温环境、穿着过厚等)、功能性低热(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女性发生率稍高,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等多种因素引起,不同因素在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感染性疾病相关
(一)病毒感染
1.常见情况:许多病毒感染可引起一直低烧37度左右,如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后除了低热,还可能有乏力、咽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相关研究显示EB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可达4-7周,发病后可出现长期低热等症状;另外,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持续低热,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有所差异,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可能表现为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症状可能更严重。
2.年龄因素:儿童感染病毒后出现一直低烧37度的情况较为常见,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儿童感染肠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热,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等表现。对于儿童,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其他伴随症状,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3.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近期接触过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史,那么病毒感染导致低热的可能性增加。比如在流感流行季节接触过流感患者,之后出现一直低烧37度左右,同时有鼻塞、流涕等类似流感的前驱症状。
(二)细菌感染
1.具体病症:结核杆菌感染是引起长期低热的常见细菌感染原因之一,肺结核除了低热,还可能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研究表明结核杆菌感染后,结核杆菌会在体内持续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长期低热;布鲁氏菌感染也可导致一直低烧,布鲁氏菌感染多有接触牲畜等病史,患者除低热外,还可能有关节痛、乏力等表现。
2.性别差异:一般来说性别对细菌感染导致低热的影响不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在月经期后如果发生细菌感染,可能因为身体抵抗力相对变化而出现低热情况,但这并非绝对。
3.生活方式:长期居住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细菌感染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因细菌感染导致的一直低烧情况。例如长期生活在拥挤、通风不良且卫生设施不完善的环境中,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多。
二、非感染性疾病相关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常见病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长期低热,同时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等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炎症反应,从而影响体温调节,引起低热;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出现一直低烧的情况,除低热外,主要表现为关节的肿胀、疼痛、畸形等,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侵蚀性关节炎,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关节及全身的炎症反应。
2.年龄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但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时可能有其特点,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比如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更容易出现发热、皮疹等表现,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引起重视。
3.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那么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低热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家族中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个体患该病的概率会增加,进而可能出现一直低烧37度左右的情况。
(二)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具体病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出现一直低烧37度左右的情况,同时还可能有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等表现,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产热增加,从而引起体温调节的变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也可能引起低热,患者除低热外,还可能有乏力、血压降低、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应激等功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
2.性别差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所以女性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一直低烧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男女发病概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临床表现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3.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而可能导致一直低烧的情况。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概率可能增加,从而出现低热表现。
三、其他可能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影响机制: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但温度未超过低热范围(37.3-38度为低热)边缘时,可能会出现一直低烧37度左右的感觉,但这并非疾病状态,是机体对环境温度的一种适应或调节反应。比如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处于高温室内,身体的体温调节可能会出现一定波动,表现为体温略高于正常但未达到发热标准。
2.年龄因素:儿童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儿童在炎热环境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以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体温异常。
3.生活方式:长期穿着过厚的衣物,在非炎热环境下也可能影响身体的散热,导致体温调节出现小幅度波动,出现一直低烧37度左右的情况,所以合理穿着衣物对于维持正常体温平衡很重要。
(二)功能性低热
1.特点及表现:功能性低热是指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低热情况,体温多在37-37.5度之间,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可能伴有头晕、失眠、乏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2.性别差异:功能性低热在女性中的发生率可能相对稍高一些,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周期等因素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自主神经功能更容易出现波动,从而增加功能性低热的发生概率。
3.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功能性低热,因为这些生活方式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体温调节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一直低烧37度左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