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病因包括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肺功能检查等;稳定期治疗包括戒烟、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急性加重期治疗包括确定原因病情严重程度、用支气管扩张剂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因
1.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烟草中含有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产生与吸烟类似的慢阻肺。
3.空气污染:在小颗粒物(PM2.5)和烟雾浓度高的地方,慢阻肺的发病风险增加。室外空气污染和室内用生物燃料烹饪及取暖产生的烟尘可能参与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
4.感染:儿童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慢阻肺的发生有关。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体。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也有部分患者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其他症状: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2.体征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视诊及触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三、诊断
1.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0.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
2.胸部X线检查:慢阻肺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变化,以后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改变对慢阻肺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3.胸部CT检查:CT检查不应作为慢阻肺的常规检查。高分辨率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计肺大疱切除或外科减容手术等的效果有一定价值。
4.血气检查:当FEV<40%预计值时或具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慢阻肺患者均应做血气检查。血气异常首先表现为轻、中度低氧血症。随疾病进展,低氧血症加重,并可出现高碳酸血症。
四、治疗与管理
1.稳定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益于防止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规律使用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等)、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等)、茶碱类(如氨茶碱等);糖皮质激素,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对于FEV占预计值%<50%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建议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四肢运动等)、营养支持等。
2.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等。
低流量吸氧:发生低氧血症者可鼻导管吸氧,或通过文丘里面罩吸氧。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抗生素:有咳嗽、咳痰、气短加重等细菌感染征象者,可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类等。
糖皮质激素:对需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考虑口服泼尼松龙,也可静脉给予甲泼尼龙。
五、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慢阻肺的发生有关,所以要重视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从而降低成年后患慢阻肺的风险。同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使用药物等治疗时需特别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慢阻肺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反应等。同时,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更明显,康复治疗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等。
3.女性:女性慢阻肺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反应等方面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患者可能在相同病情程度下有更明显的气短等症状,在药物治疗时要关注药物对女性特殊生理周期等的影响,比如某些药物对月经周期的可能影响等,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决策。
4.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或处于污染环境工作生活的人群,已经患有慢阻肺的要严格戒烟和避免接触污染环境,未患病的要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以预防慢阻肺的发生。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等,以减少粉尘等对呼吸道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