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指口腔温度37.3℃-38℃等情况,有不同测量方式及正常范围差异,有全身和局部伴随症状,不同人群低烧有特点及影响,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可通过非药物干预应对,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低烧的定义
低烧是指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但未达到高热程度,一般口腔温度在37.3℃-38℃之间被定义为低烧。正常口腔温度范围通常是36.3℃-37.2℃,不过不同个体基础体温可能略有差异,比如一些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基础体温可能相对偏低,但当超过上述低烧范围时就需关注。
(一)体温测量方式及正常范围差异
口腔测温:将体温计消毒后置于舌下,紧闭口唇,测量3-5分钟,正常范围为36.3℃-37.2℃,若在此基础上高于37.3℃且低于38℃即为低烧情况。
腋下测温:是较常用且相对安全的方式,擦干腋窝汗液后,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夹紧体温计,测量5-10分钟,正常范围是36.0℃-37.0℃,当腋下温度在37.1℃-37.9℃时属于低烧范畴。
直肠测温:多用于婴幼儿等不配合口腔测温者,正常范围为36.5℃-37.7℃,若直肠温度在37.8℃-38.5℃则为低烧情况,不过由于操作相对复杂且有一定风险,一般非特殊情况较少采用。
二、低烧常见伴随症状
(一)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机体在处于低烧状态时,代谢过程中能量消耗改变,免疫等系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患者主观上出现乏力感。比如一些因病毒感染引起低烧的患者,会明显感到四肢酸软,不愿意进行较多活动。
肌肉酸痛:尤其是全身大肌肉群可能会有酸痛感,像腿部、腰部肌肉等。这是由于低烧时身体的炎症反应会释放一些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肌肉酸痛。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低烧时,患者常诉说腰背及四肢肌肉酸痛。
(二)局部症状
呼吸道相关症状: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低烧,可能会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咳嗽可能是刺激性干咳或者伴有少量白痰,鼻塞、流涕可能是清水样鼻涕等,这是因为呼吸道黏膜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比如普通感冒初期,患者往往先出现低烧,随后伴随鼻塞、流涕、轻微咳嗽等表现。
消化道相关症状:部分患者低烧时可能出现消化道不适,如食欲减退、恶心等。这是因为低烧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酶活性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恶心等情况。例如一些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低烧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想吃饭,甚至伴有轻度恶心的表现。
三、不同人群低烧的特点及影响
(一)儿童
特点:儿童低烧时可能精神状态相对受影响程度因个体而异,但相比成人可能更易出现烦躁不安。而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低烧时可能波动相对成人更明显。例如一些婴幼儿因病毒感染低烧时,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稳,易哭闹等情况。
影响:长期低烧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低烧状态下机体代谢处于异常状态,能量消耗增加,而营养物质的摄入可能因食欲减退等受到影响,从而不利于儿童身高、体重等的正常增长。所以对于儿童低烧要密切关注,及时寻找原因并处理。
(二)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低烧时可能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比如乏力等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更容易出现意识方面的改变,像有些老年人低烧时可能只是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
影响: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低烧可能会加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的负担。例如低烧时心率可能会反射性增快,加重心脏的耗氧量,对于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低烧可能会使肺部炎症反应相对加重,影响呼吸功能。
(三)孕妇
特点:孕妇低烧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孕妇低烧可能和普通人群类似有一些全身及局部症状,但由于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用药等受到一定限制。
影响:长期低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持续的低烧状态可能会影响子宫内的环境,干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以孕妇出现低烧时需要谨慎对待,尽快明确病因并采取合适的非药物干预等措施来控制体温。
四、低烧可能的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如感冒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都可能引起低烧。以感冒病毒为例,当人体感染感冒病毒后,病毒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反应,从而出现低烧,同时伴有呼吸道等相关症状。有研究表明,普通感冒患者中约有相当比例会出现低烧情况。
细菌感染:像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长期低烧,多伴有盗汗、乏力、消瘦等表现;还有一些局部的细菌感染,如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能导致低烧。例如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时,除了低烧,患者可能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了低烧外,还会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出现低烧,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这类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低烧。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低烧,如白血病,患者除低烧外,还可能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还有一些实体肿瘤,如肾癌等,也可能出现低烧情况。肿瘤引起低烧的机制可能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机体免疫反应等有关。
五、低烧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干预
物理降温:对于低烧患者,首先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比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左右。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
补充水分:让患者多饮用温水,以补充因低烧导致的水分丢失,防止脱水。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一般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儿童根据年龄不同饮水量有所差异,要少量多次饮用。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低烧时要注意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影响散热,同时要保证儿童的休息,室内保持通风良好,但要注意避免儿童直接吹风着凉。如果儿童低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抽搐等,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低烧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同时关注其意识、饮食等情况,因为老年人低烧可能病情变化较快。如果老年人低烧伴有咳嗽、咳痰加重等情况,要警惕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及时送医检查。
孕妇:孕妇低烧时首先要尽量通过非药物方式控制体温,如上述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如果低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处理,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及治疗手段,避免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