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及以上、连续2年及以上且排除其他具相关症状疾病可诊断。病因有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及其他机体和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依据症状及排除其他心肺疾患,鉴别需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区别。治疗分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预防要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增强机体抵抗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病因
1.吸烟: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据研究,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促进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例如长期接触棉尘的工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增加。
3.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4.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较于成人更易受病毒等感染因素影响,若反复感染,会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老年人因机体免疫力下降,也易受到感染因素影响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
5.其他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气道高反应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年龄增大等机体因素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有关。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黏膜下腺体萎缩,分泌功能降低,气道净化能力下降,容易发病。女性在绝经期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呼吸道状态,也可能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一定影响。长期处于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下的人群,机体免疫力降低,也更易罹患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1.症状
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老年人因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减弱等,咳嗽往往较轻,咳痰量也少。儿童患者咳嗽相对较明显,若合并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在接触刺激性物质时出现痉挛性咳嗽。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合并感染时,痰液变为黏液脓性。儿童咳痰相对成人可能更困难,若痰液黏稠,可能影响呼吸。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鸣音。早期多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气急,先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老年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且有肺气肿时,活动耐力下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
2.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啰音多少和部位不固定。喘息型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及呼气延长。儿童患者肺部体征可能相对不典型,若有感染,肺部啰音可能分布不局限。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例如通过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减少,最大通气量减少等。
2.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症状消失,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以咳嗽、咳痰为主,伴有喘息,感染后加重,呼吸道症状迁延不愈。
支气管扩张:具有反复咳嗽、咳痰及咯血病史,合并感染时有多量脓痰。查体常有肺部固定性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肺结核:常有低热、乏力、盗汗及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痰液检查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
肺癌:患者常有吸烟史,刺激性咳嗽,常有痰中带血,或反复同一部位的肺炎。胸部X线及CT可发现占位病变或阻塞性肺炎。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与预防
1.治疗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如给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
镇咳祛痰: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溴己新等。
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氨茶碱等平喘药。
缓解期的治疗
戒烟:戒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缓病情进展。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预防感冒:可注射流感疫苗等,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预防
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接触烟雾、粉尘、化学气体等有害因素,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外出佩戴口罩。
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注重营养补充和休息,儿童可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增强抵抗力,老年人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并保证良好的作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多与感染因素关系密切,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在治疗时,应谨慎使用镇咳药,避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排出,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祛痰药物,且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急促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平喘药物时需考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同时,老年人排痰能力较差,应鼓励其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必要时可协助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
3.女性:女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绝经期后发病可能与激素变化有关,应关注自身激素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在预防方面,要注意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的身体调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情绪波动影响呼吸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