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发病机制包括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等。

1.限制性通气不足
呼吸肌活动障碍,如脊髓灰质炎等;胸廓活动受限,像严重胸廓畸形;肺扩张受限,如胸腔积液、气胸等,均可使肺泡通气量减少。
2.阻塞性通气不足
气道狭窄或阻塞,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发作时,气道阻力增加,影响肺通气。
3.弥散障碍
肺泡膜面积减少,如肺实变、肺不张;肺泡膜厚度增加,如肺水肿、肺纤维化等,会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弥散距离和时间改变,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4.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或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存在,均可引起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严重时可伴二氧化碳潴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