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消炎药通常包括解热镇痛类、减充血剂类、抗组胺类、镇咳祛痰类、抗生素类等。
1.解热镇痛类
这类药物可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作用,需按剂量服用避免过量伤肝。
2.减充血剂类
能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鼻塞症状,如伪麻黄碱、盐酸赛洛唑啉、盐酸羟甲唑啉,局部用药起效快,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以防鼻黏膜反跳性充血。
3.抗组胺类
适用于感冒合并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代表药物有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抑制组胺释放,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驾车时需谨慎。
4.镇咳祛痰类
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缓解干咳;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能稀释痰液,需根据咳嗽类型选择,痰多者慎用强效镇咳药。
5.抗生素类
仅用于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无效,需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若感冒后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用药前需明确病因,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