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因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治疗需争分夺秒,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溶栓与取栓、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早期康复训练等。
1.急性期溶栓与取栓
发病4.5小时内符合条件者,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若大血管堵塞,6-24小时内可通过血管内介入取栓术恢复血流,这是挽救脑功能的核心措施。
2.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溶栓后或不符合溶栓条件者,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后改为单抗长期预防;心源性栓塞(如房颤)需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抗凝,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具体的用药需遵医嘱。
3.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在空腹4.4-7.0mmol/L,高血脂者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将LDL-C降至<1.8mmol/L,减少复发风险。
4.早期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48小时启动康复,包括肢体被动运动、平衡训练、语言功能恢复等,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结合针灸、理疗可提升效果。
脑血栓患者需终身预防,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若出现突发头痛、肢体无力加重、言语不清等新发症状,立即就医,警惕再次梗死或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