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引起鼻子流血的原因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频繁擤鼻涕损伤鼻腔、发热导致血管扩张、空气干燥加重鼻腔脆弱性等。
1、鼻腔黏膜充血肿胀
感冒时,病毒或细菌侵袭鼻腔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此时鼻腔黏膜变得脆弱,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在擤鼻涕、打喷嚏等外力作用下,就容易使血管破裂,进而出现鼻子流血的情况。
2、频繁擤鼻涕损伤鼻腔
感冒常伴有大量鼻涕,人们为了保持鼻腔通畅,会频繁用力擤鼻涕。这种过度用力的动作会对鼻腔黏膜造成反复的摩擦和挤压,损伤鼻腔内的毛细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的黎氏区,该区域血管丰富且表浅,一旦受损就容易出血。
3、发热导致血管扩张
部分感冒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会使全身血管扩张,鼻腔内的血管也不例外。血管扩张后,管壁变得更薄,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血管壁的承受能力时,就可能发生破裂出血,尤其是在鼻腔黏膜已经因炎症受损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流鼻血。
4、空气干燥加重鼻腔脆弱性
感冒期间,如果周围环境空气干燥,会使鼻腔黏膜的水分蒸发加快,导致黏膜更加干燥、脆弱。干燥的鼻腔黏膜缺乏水分和黏液的保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破裂出血,比如在呼吸时,干燥的空气与鼻腔黏膜摩擦,就可能引发出血。
如果鼻子流血频繁、出血量大,或者伴有头晕、乏力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排查是否存在严重的鼻腔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