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鼻腔和咽喉黏膜充血肿胀,可能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其开放不畅。中耳腔内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引起鼓膜内陷,出现耳闷、听力下降,常伴鼻塞、流涕。可以采取保持鼻腔通畅、耳部物理缓解、调整生活习惯、对症药物治疗等措施缓解。
1、保持鼻腔通畅
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易堵塞咽鼓管,导致中耳压力失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遵医嘱使用减充血剂(如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缓解鼻塞,促进咽鼓管开放。避免用力擤鼻,防止分泌物逆行进入中耳腔,加重症状。
2、耳部物理缓解
轻压耳屏后快速松开,重复5-10次,通过气压变化促进中耳积液排出;或用温热毛巾(温度不超过40℃)敷于耳周10-15分钟,每日2-3次,促进耳周血液循环,减轻咽鼓管水肿。操作时若出现疼痛或眩晕应立即停止。
3、调整生活习惯
保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如菠菜、苹果)和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到嘈杂环境,减少对听力的刺激。
4、对症药物治疗
风寒感冒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风热感冒可用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若合并细菌感染(如中耳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炎症。
需要注意,若出现耳鸣、耳闷胀感持续加重,或伴随面瘫、剧烈头痛等异常,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