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方法处理。
1.一般治疗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或人工通气,防止缺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加重病情。同时,需注意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等方式提供营养,预防水、电解质紊乱。还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2.药物治疗
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常用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对于存在高凝状态或有形成深静脉血栓风险的患者,可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
3.手术治疗
缺血性中风患者如果存在大面积脑梗死,导致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进行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对于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改善脑部供血。出血性中风患者,如果脑出血量较大,有脑疝形成风险,需及时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减轻脑组织压迫。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防止再次出血。
4.康复治疗
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如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与协调训练等,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改善失语、构音障碍等问题,提高交流能力。吞咽功能训练能预防吞咽困难导致的误吸、肺炎等并发症。此外,还可配合针灸、理疗、心理治疗等,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