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形成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血管畸形、血液成分异常等因素有关。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当血管壁长期受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的损伤时,血液中的脂质容易沉积在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同时,斑块可能破裂、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液流动阻塞脑部血管,引发脑梗塞。常见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
2.血管炎
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累及脑部血管,导致脑梗塞。炎症会破坏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或引起血栓形成,阻碍脑部血液供应。比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当病变累及脑部血管时,就可能引发脑梗塞,这类病因相对少见,但病情往往较为复杂。
3.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是指脑部血管发育异常形成的异常血管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这些畸形血管的结构不稳定,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者血管破裂后形成的血肿压迫周围血管,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进而引发脑梗塞。此外,畸形血管还可能窃取正常脑组织的血液,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4.血液成分异常
血液成分异常会影响血液的流动性和凝固性,容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脑梗塞。比如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血栓形成;凝血功能亢进或存在抗凝物质缺乏时,也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脑部血管栓塞的可能性。另外,严重的贫血、白血病等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或破坏血液凝固平衡,间接引发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