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主要与月经、排卵等原因有关;病理性由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恶性肿瘤等多种原因导致。
一.生理性
1.月经
月经期间,部分经血可能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形成少量积液。这种积液一般会随着月经结束而逐渐被吸收,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排卵
排卵时,卵巢破裂释放卵子,会有少量卵泡液流入盆腔,从而形成盆腔积液。排卵后,积液也会在短时间内被吸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病理性
1.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炎症会导致盆腔内组织充血、水肿,渗出液增多,从而形成盆腔积液。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附件炎
附件炎主要指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刺激可使输卵管、卵巢等组织分泌液体,积聚在盆腔内形成积液。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性生活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发生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内形成积液。患者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还可能伴有不孕、性交疼痛等症状。
4.盆腔恶性肿瘤
如卵巢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等盆腔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导致组织渗出液增多,形成盆腔积液。这种积液多为血性,且增长速度较快,患者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
当发现盆腔积液时,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明确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病理性盆腔积液,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控制积液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