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且时间长的原因是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凝血功能障碍等。
1、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系统对月经起着关键调节作用。当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分泌过多、孕激素分泌不足,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月经来潮时,增生的子宫内膜脱落较多,导致月经量多。而且激素紊乱还会影响子宫收缩,使经血排出不畅,延长经期。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环境改变等都可能引发内分泌失调。
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黏膜下子宫肌瘤会向宫腔内生长,改变子宫腔的形态,影响子宫收缩,使得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增多,经血排出量也随之增加,同时子宫收缩不良会导致经期延长。肌壁间较大的子宫肌瘤也可能因压迫子宫血管,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出现类似症状。
3、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带蒂肿物。息肉表面的血管丰富且脆弱,在月经期间容易破裂出血,导致月经量增多。而且息肉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脱落,使经期延长。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4、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多与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会抑制排卵,导致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使其过度增生。增生的子宫内膜在月经来潮时脱落面积大,出血量多,且由于子宫内膜修复缓慢,经期也会相应延长。
5、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异常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凝固。当女性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问题时,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创面的出血难以有效止住,就会导致月经量多且时间长。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都可能引发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女性出现月经量多且时间长的情况,尤其是伴有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症状,或者月经情况突然发生改变,应及时前往医院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