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良性隆起病变分增生性与腺瘤性,胃镜是诊断主要手段可活检明确性质,治疗有体积小无症状增生性息肉定期随访及较大等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要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并定期复查,老年人治疗需评估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术后监测并发症,儿童胃息肉少见需多科评估选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一、胃息肉的定义与分类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良性隆起性病变,按组织学可分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多与慢性炎症刺激相关)、腺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有恶变潜在风险)等。
二、检查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手段,可直接观察息肉形态、大小、部位等,并可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明确息肉性质(如腺瘤性息肉需重点排查恶变可能)。
三、治疗方式
1.定期随访观察:对于体积小、无症状且病理提示为增生性息肉的患者,可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息肉变化。
2.内镜下治疗:
对于较大息肉(直径≥1cm)、腺瘤性息肉或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多采用内镜下切除,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此类操作能有效去除病灶并明确病理性质。
四、术后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术后需遵循医生建议逐步恢复饮食,初始多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坚硬食物,以防损伤胃黏膜。
2.定期复查: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患者均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胃部情况,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患者需密切随访,警惕复发或恶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接受内镜下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术后应加强监测,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儿童:儿童胃息肉相对少见,若发现需由儿科及消化科专业医生共同评估,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