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可致皮肤巩膜黄染,儿童持续黄染需警惕先天性肝病、长期饮酒者要考虑酒精性肝病;会有经充足休息仍难缓解的异常疲劳感,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人群需警惕;能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等,老年人及长期高脂饮食者要排查;部分患者有肝区隐痛等腹部不适,既往肝病者及儿童需重视;还会致尿液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出现此类颜色改变要考虑胆红素代谢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一、皮肤巩膜黄染
肝脏参与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当肝病发生时,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沉积于皮肤和巩膜,引起皮肤发黄、巩膜(眼白)发黄。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出现持续皮肤巩膜黄染需警惕先天性肝病等可能;长期饮酒人群出现此症状则要考虑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二、异常疲劳感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病会影响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即便经过充足休息仍感疲倦乏力,且这种疲劳感难以通过普通休息缓解。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熬夜或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持续疲劳并需警惕肝病进展。
三、消化功能紊乱
肝脏分泌胆汁帮助脂肪消化,肝病时胆汁分泌或排泄异常,可引发消化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功能持续异常,需排查肝病因素;有长期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应留意。
四、腹部不适(肝区异常)
部分肝病患者会出现肝区隐痛或胀痛,这是因为肝脏肿大牵拉包膜所致。有既往肝病病史者对肝区不适需高度警惕,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肝区不适可能与先天性肝病或感染性肝病相关,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五、尿液及粪便颜色改变
肝病时尿液可变为浓茶色,是由于胆红素进入尿液;粪便颜色可能变浅,是因为胆汁分泌减少影响粪便着色。无论何种年龄,若出现尿液颜色异常加深或粪便颜色显著变浅,都要考虑肝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