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治疗分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内镜下有适用于有蒂或较小无蒂等的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平坦型小息肉等的氩离子凝固术、针对较大等情况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治疗用于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等情况,不同人群如老年、年轻患者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相应考虑因素,术后均需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息肉情况。
一、内镜下治疗
1.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有蒂或较小的无蒂胃息肉,通过内镜将高频电流导入病变组织,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目的,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于直径≤2cm的有蒂息肉或广基小息肉较为常用。
2.氩离子凝固术:利用氩气作为导电介质传递高频电流,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平坦型小息肉或不易用圈套器切除的息肉,能有效凝固表浅病变组织。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针对较大的、怀疑有恶变倾向或形态复杂的息肉,可完整切除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尤其适用于直径>2cm的广基息肉,能明确病理诊断并彻底去除病灶,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手术治疗
对于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怀疑有癌变且浸润深度较深、或多发性较大息肉等情况,可考虑开腹或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手术切除病变胃组织,适用于病灶较大、内镜治疗风险高或已明确癌变需扩大切除范围的患者。
三、不同人群的考虑因素
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若身体状况较差,内镜下微创治疗优先,以减少手术创伤;若息肉较大或怀疑恶变,需谨慎权衡内镜治疗与手术风险。
年轻患者:若无手术禁忌,可优先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术后恢复快,对生活影响小,但仍需根据息肉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前需充分评估基础病控制情况,内镜治疗时需注意操作对基础病的影响,手术治疗则需更谨慎评估手术耐受性。
四、术后随访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术后均需定期复查胃镜,一般建议术后1年复查,观察有无息肉复发或新发息肉,同时根据病理结果确定后续随访间隔,如腺瘤性息肉患者需更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