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从血象、骨髓象、临床症状及特殊人群区分,血象方面急性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低于相应慢性值,骨髓象急性多部位增生重度减低等而慢性增生减低或活跃等,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急进展快伴严重症状慢性起病缓症状相对轻,儿童急性起病更急骤慢性进展缓慢,成人急性需尽快诊断评估慢性需注意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
一、血象指标区分
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0.5×10/L,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L。
2.血小板: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低于20×10/L,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20×10/L。
3.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L,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L。
二、骨髓象区分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明显增多。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减低或活跃,可见灶性造血增生,造血细胞减少程度较急性者轻,非造血细胞比例相对较低。
三、临床症状区分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随严重感染(如高热、肺部感染等)及出血(如皮肤广泛瘀点瘀斑、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病情凶险。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进展慢,贫血、感染、出血症状相对较轻,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感染多为轻中度,出血程度也相对局限。
四、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可能更急骤,症状相对成人更易被察觉,需密切监测血象变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儿童中进展相对缓慢,但仍需定期评估骨髓象及血象。
成人:成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需尽快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生活方式上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通过以上血象、骨髓象及临床症状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可有效区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慢性与急性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