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腹泻起始时间、频次、量、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近期饮食等;临床表现分轻型(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及性状、精神状态多无异常)和重型(伴脱水等全身症状、大便次数频、性状量特点);实验室检查有粪便常规看有无白细胞等、粪便病原学检查依情况选细菌培养或病毒检测、血液检查重型等需行血常规血生化了解感染、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一、病史采集
1.询问腹泻具体情况,包括腹泻起始时间、每日大便频次、大便量,留意大便颜色(如黄色、黄绿色等)、性状(稀水样、蛋花汤样、脓血便等),有无黏液、血丝等。同时了解是否伴随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萎靡等)。
2.追问近期饮食状况,有无不洁饮食、食物过敏史,是否更换奶粉,以及发病前有无感染接触史等。
二、临床表现观察
1.轻型腹泻: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一般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为黄色或黄绿色稀糊便,可伴食欲减退,偶有呕吐,精神状态多无明显异常。
2.重型腹泻:除有较重胃肠道症状外,常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大便次数频繁,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可有明显黏液、脓血等。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感染性腹泻多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甚至红细胞,非感染性腹泻则白细胞等无明显增多。
2.粪便病原学检查:根据病情选择,怀疑细菌感染时行大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菌及指导用药;考虑病毒感染时,行轮状病毒等相关病毒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等),以明确病原类型。
3.血液检查:重型腹泻或怀疑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感染的患儿,需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及贫血等,血生化可检测电解质(钠、钾、氯等)、血糖、血尿素氮、肌酐等,评估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如脱水时血钠、血钾等可异常,代谢性酸中毒时血pH值、碳酸氢根等会有相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