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呕吐情况、腹痛部位及性质、全身症状、出现时间与诱因,体格检查行腹部触诊判断胃肠道炎症,实验室检查有粪便常规、血常规、粪便病原体检测、血生化检查,特殊人群中儿童关注脱水及轮状病毒感染等,老年人询问基础疾病并注意肝肾功能与隐蔽性感染等。
一、病史采集
1.症状询问:详细了解患者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如是否为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等)、呕吐情况(呕吐频率、呕吐物内容)、腹痛部位(如脐周、下腹部等)及性质(隐痛、绞痛等),同时询问有无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如进食不洁食物、旅行史等)。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医生会进行腹部触诊,观察是否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情况,初步判断胃肠道炎症累及范围及可能的严重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若存在大量白细胞提示可能有肠道细菌感染;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道黏膜有损伤出血等情况。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感染时多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
3.粪便病原体检测:如怀疑为细菌感染性胃肠炎,可进行粪便细菌培养,明确具体致病菌;对于病毒性胃肠炎,可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相关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4.血生化检查: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脱水等情况的患者,需进行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如钠、钾、氯等)、肾功能等指标,评估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脏器功能状况。
四、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儿童患胃肠炎时需特别关注脱水情况,通过观察皮肤弹性、前囟是否凹陷、尿量等评估脱水程度,同时粪便检查要注意儿童常见的轮状病毒等感染情况,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
2.老年人:老年人患胃肠炎时,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病史采集要注意询问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对病情的影响,实验室检查时需关注其肝肾功能对检查结果的干扰,以及可能存在的隐蔽性感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