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引发的恶性肿瘤,涉及遗传等多因素好发中老年男性,有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钙血症等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活检、影像学检查可诊断,通过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需评估耐受性等,女性患者要关注生殖系统,有基础病史患者需协调治疗与基础病管理。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由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引发的恶性肿瘤,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进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受损。其发病涉及遗传因素(如某些基因变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二、临床表现
1.骨痛:多为腰骶部、胸骨、肋骨等部位疼痛,因肿瘤细胞破坏骨质所致。
2.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源于骨髓中浆细胞增殖抑制正常造血。
3.肾功能损害:可出现蛋白尿、肌酐升高等,与M蛋白沉积等相关。
4.感染:因免疫功能受影响,患者易发生细菌等感染。
5.高钙血症:表现为口渴、多尿等,与肿瘤细胞释放破骨细胞激活因子有关。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贫血,血生化检测M蛋白、血钙、肌酐等指标异常。
2.骨髓穿刺活检:可见大量异常浆细胞(克隆性浆细胞比例≥10%)。
3.影像学检查:X线可发现溶骨性病变、骨质疏松等,CT、MRI等有助于更细致评估骨骼情况。
四、治疗方式
1.化疗:常用药物如硼替佐米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发挥作用。
2.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进行精准治疗。
3.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患者,通过移植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治疗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注重生活质量维持。
女性患者:治疗中需关注生殖系统可能受影响,如化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损伤,应在治疗前与医生充分沟通生育相关事宜。
有基础病史患者:若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谨慎协调骨髓瘤治疗与基础病管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加重基础病负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