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原因有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淤血、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其危害包括脾功能亢进致血细胞减少、增加出血感染风险及原发病如肝硬化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等。
一、脾大的原因
1.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及青少年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出现脾大,病毒侵袭脾脏致其炎性肿大;伤寒杆菌感染也可引发脾大,成年人若免疫力低下接触病菌后易发病。
细菌感染:败血症时,细菌及其毒素可刺激脾脏,导致脾脏充血肿大,长期酗酒者因肝脏受损易并发败血症进而出现脾大。
寄生虫感染:疟疾是常见因寄生虫感染致脾大的疾病,生活在疟疾流行区的人群,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在脾脏内繁殖,引起脾脏肿大。
2.非感染性因素
淤血:门静脉高压是主要原因,肝硬化患者因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肝血管重建,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脾脏长期淤血而肿大,长期酗酒者肝脏易发生肝硬化,增加脾大风险。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患者骨髓内异常细胞大量增殖,影响脾脏正常功能,导致脾大;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时,也会引起脾大,中老年人群血液系统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需关注。
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机体免疫紊乱攻击自身组织,可累及脾脏致其肿大,女性患此类疾病的概率高于男性,需重视自身免疫健康。
二、脾大的危害
1.脾功能亢进相关危害
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儿童因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风险更高;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倾向,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出血后更难止血;红细胞减少引起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影响各年龄段人群生活质量,体力劳动者受影响更明显。
增加出血、感染风险:血小板减少易致皮肤瘀点、瘀斑,严重时可引发消化道出血等;白细胞减少易发生反复感染,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及时干预处理。
2.原发病影响
脾大常是肝硬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如肝硬化患者脾大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不同原发病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程度不同,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