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是发生于1-5岁儿童的慢性疾病由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成,病因包括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疾病影响,病理机制是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致气血不足脏腑肌肤失养,临床分疳气(初期脾胃失和运化失健)、疳积(病情重兼有积滞内停)、干疳(重症极度消瘦虚衰),预防要合理喂养、防治疾病,疑似时及时就医经中医辨证诊治遵循儿科安全原则整体调理促脾胃恢复。
一、定义
小儿疳积是发生于1~5岁儿童的慢性疾病,由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成,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精神或烦躁且饮食异常、大便不调等。
二、病因
1.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影响精微物质吸收,长此以往引发疳积。
2.先天禀赋不足:小儿先天脾胃虚弱,自身运化功能差,易因饮食等因素出现脾胃功能失健,进而发展为疳积。
3.疾病影响:反复外感、慢性腹泻等疾病,耗伤小儿气血津液,损伤脾胃功能,致使脾胃运化无力,逐步形成疳积。
三、病理机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则运化失司,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输布,气血不足,脏腑、肌肤、筋骨等失于濡养,出现虚弱证候。
四、临床分型
1.疳气:初期阶段,病情较轻,以脾胃失和、运化失健为主,表现相对较轻,如轻度形体消瘦、食欲稍有异常等。
2.疳积:病情较重,兼有积滞内停,除有形体消瘦等表现外,还出现腹部胀满、烦躁易怒等症状。
3.干疳:重症,表现为极度消瘦、皮包骨头等严重虚衰症状,气血津液极度匮乏,身体各项机能严重受损。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1.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培养小儿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及过食零食,以维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
2.防治疾病:积极防治小儿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等,减少疾病对脾胃功能的损伤,保护小儿脾胃健康。
3.就医与诊治:若小儿有疑似疳积表现,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辨证等方法诊治,中医常采用消积导滞、健脾和胃等治法,低龄儿童用药需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整体调理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保障小儿健康成长,且治疗时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