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腹泻是旅行期间或旅行后出现每天排便次数≥3次且粪便性状异常的肠道感染性疾病,病因主要是摄入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或水,不同地区常见病原体有差异,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及恶心呕吐发热等,诊断靠旅行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为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病因治疗、调整饮食,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孕妇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旅游者腹泻是指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出现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每天排便次数≥3次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等)。
二、病因
主要由摄入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诺如病毒、贾第虫等,不同地区常见病原体有差异,如发展中国家以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菌等更为多见,发达国家则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相对常见。
三、临床表现
1.腹泻:为主要症状,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次数不等;2.腹痛:多为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3.其他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病情轻者症状相对较轻,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表现。
四、诊断
1.旅行史:有近期旅行经历,尤其是前往卫生条件较差地区;2.临床表现:符合腹泻及相关伴随症状;3.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病原学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五、治疗原则
1.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通过口服补液盐等方式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尤其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重点关注;2.病因治疗:细菌感染所致者可能需使用抗生素,但需谨慎选择,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3.调整饮食:建议摄入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胃肠功能较弱,更易出现脱水,需密切监测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及时补充水分,且应避免随意使用成人止泻药物;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腹泻可能加重基础疾病,需注重补液,及时就医评估;3.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免疫抑制患者等,腹泻可能影响基础疾病控制,需加强病情监测,必要时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4.孕妇:腹泻可能导致早产等风险,需谨慎处理,及时补液并寻求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