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指标涵盖白细胞相关(含计数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及增减关联)、红细胞相关(含计数和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及异常反映)、血小板相关(含计数正常范围及增减情况),还有儿童、女性、老年人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且血常规报告单需结合病史症状综合分析,单一指标异常不能确诊需进一步临床检查。
一、白细胞相关指标
1.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范围:成人(4~10)×10/L,儿童(5~12)×10/L,婴儿(10~20)×10/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应激状态等;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
正常范围:占白细胞比例50%~70%。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减少可能与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疾病等有关。
3.淋巴细胞
正常范围:占白细胞比例20%~40%。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减少可见于免疫缺陷等情况。
二、红细胞相关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范围: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红细胞计数异常可反映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
2.血红蛋白(Hb)
正常范围: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需进一步区分是缺铁性、巨幼细胞性等不同类型贫血;升高可见于高原反应、红细胞增多症等。
三、血小板相关指标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范围:(100~300)×10/L。血小板减少可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破坏过多等,易导致出血倾向;增多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血常规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如白细胞计数儿童偏高,需结合年龄判断。婴儿因生长发育快,血红蛋白稍低属正常,但需关注是否有贫血趋势。
女性:生理期女性血红蛋白可能生理性降低,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需结合整体健康状况评估。
老年人:老年人血常规指标变化可能更缓慢,需关注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随年龄的生理性改变,同时注意疾病导致的指标异常。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指标需综合患者病史、症状等全面分析,单一指标异常不能确诊疾病,需结合临床情况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