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痢疾有左下腹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初期稀水便后转黏液脓血便且排便频、里急后重及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慢性痢疾是急性迁延超两月症状相对轻反复、有腹部隐痛及腹泻便秘交替等且伴消瘦乏力,儿童腹泻更明显易脱水电解质紊乱且里急后重不典型,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且并发症风险高,特殊病史人群患痢疾会加重原有病情需严密监测管理。
一、急性痢疾典型症状
1.腹痛:多为左下腹部位出现隐痛或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炎症累及结肠部位时易出现该部位疼痛表现。
2.腹泻:初期常为稀水样便,随着病情发展,粪便逐渐转为黏液脓血便,排便频率明显增加,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这是因为痢疾杆菌侵袭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渗出增多所致。
3.里急后重:表现为排便时有强烈的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即使频繁如厕也难以完全排空粪便,是直肠受累受到刺激的典型表现,因炎症刺激直肠括约肌,导致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量少。
4.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左右,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这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所致。
二、慢性痢疾典型症状
慢性痢疾通常是急性痢疾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症状相对较轻但可反复出现,一般有腹部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粪便多为黏液便,部分患者可能有少量脓血,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可能会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状况较差的表现,这是因为长期肠道炎症影响营养吸收和机体代谢。
三、不同人群的症状特点
1.儿童:儿童患痢疾时腹泻症状可能更为明显,由于儿童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对病原体的耐受能力较差,可能更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且里急后重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需警惕其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如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征象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患痢疾时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腹泻等表现可能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且老年人机体免疫力较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如可能并发肠道出血、肠穿孔等,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基础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的患者,患痢疾后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需要更加严密监测肠道炎症变化情况,在治疗痢疾的同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