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焦虑症早期有情绪、行为、生理等多方面症状。情绪上过度担忧、恐惧不安;行为上黏人依赖、坐立不安、回避;生理上有睡眠问题、躯体不适。家长、教师等需密切关注,长期高压力环境或有家族焦虑病史儿童更需留意,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过度担忧:儿童会表现出对多种事情不切实际的过度担心,例如担忧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学业表现等,这种担忧程度远超同龄儿童应有的水平,且持续时间较长。比如一个小学生可能会整天担心自己考试不及格,即便近期学习状态良好,仍频繁陷入这种担忧情绪中,且难以自我安抚。
恐惧不安:可能会对一些常规的场景或事物产生超出常理的恐惧,像害怕独自待在某个房间、害怕去学校、害怕乘坐交通工具等。例如有的儿童一提到要去学校就极度抗拒,表现出明显的恐惧不安情绪,甚至可能伴随身体的紧张反应。
行为方面
黏人依赖:相较于同龄儿童更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时刻希望能待在照顾者身边,不愿意独处。比如上学时紧紧抱住家长不松手,放学后也一直跟在家长身后,不敢离开家长视线范围。
坐立不安:经常出现无法安静待着的情况,小动作增多,如不停地扭动身体、摆弄手指、在座位上频繁变动姿势等。例如在课堂上不能保持安静坐姿,总是扭来扭去,影响自身及周围同学的学习。
回避行为: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焦虑的情境或活动。比如害怕社交就回避参加集体活动,害怕体育活动就总是找借口不参与体育课等。
生理方面
睡眠问题: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睡眠障碍。例如晚上上床后长时间无法入睡,或者夜间经常从睡眠中突然惊醒,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躯体不适:可能会频繁出现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不适症状,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比如儿童经常说肚子痛,但进行腹部相关检查却未发现异常病因。
对于儿童焦虑症早期症状的识别,家长、教师等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生理表现。不同年龄的儿童可能表现形式略有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焦虑相关情绪,而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更能隐藏一些情绪表现,但行为和躯体方面的异常仍可能较为明显。在生活方式上,若儿童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学习环境或家庭氛围紧张等情况,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相关表现。对于有家族焦虑病史的儿童,家长更要提高警惕,早期发现相关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