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分离症状含精神刺激后情感爆发、与创伤相关的遗忘及双重或多重人格;转换症状有类似癫痫大发作无大小便失禁等的痉挛发作、可随暗示变化的肢体瘫痪、失音或缄默症的言语障碍,还有眼部无病变的失明等视觉障碍、听力正常的突然失聪等听觉障碍;儿童癔症常现躯体化症状且与心理因素相关、发作具表演性可因关注增减;女性易因情绪等发作需关注心理调节,儿童需重视家庭学校环境,有既往病史者复发风险高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心理干预。
一、分离症状
1.情感爆发:多在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为哭闹、喊叫、情绪激昂,带有表演性,历时数十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时能察言观色,注意周围人反应。
2.遗忘:分为部分性遗忘和阶段性遗忘,对创伤性事件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内容常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
3.身份识别障碍:可出现双重或多重人格,表现为突然转变身份,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活动,新身份的行为、言语等与原身份截然不同,且对原身份记忆缺失。
二、转换症状
1.运动障碍
痉挛发作:类似癫痫大发作,但无咬破舌头、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发作时缓慢倒地,肢体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双眼紧闭,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瘫痪程度可随暗示而变化,如经积极心理暗示后可短暂改善。
言语障碍:表现为失音或缄默症,患者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说话,或长时间不说话,检查喉部及声带无器质性病变。
2.感觉障碍
视觉障碍:可出现失明、管状视野等,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视力可因暗示发生改变。
听觉障碍:表现为突然失聪,听力检查正常,且在睡眠中可被唤醒。
三、儿童癔症特点
儿童癔症常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腹痛、恶心等,且症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因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等精神刺激引发,发作时症状可能具有表演性,且可因周围人的关注而加重或缓解。
四、特殊人群表现差异及注意事项
女性:女性可能因情绪波动较大、社会角色压力等因素,更易出现癔症发作,需关注其心理调节,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儿童:儿童癔症需重视家庭及学校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应营造宽松、稳定的成长环境,避免过度精神刺激,若出现躯体化症状,需结合心理评估综合判断。
有既往精神病史者:此类人群癔症复发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一旦出现情绪异常或疑似癔症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