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分髓系与淋巴系等亚型有贫血发热出血等临床表现通过血常规及骨髓穿刺活检诊断治疗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与白血病类型患者年龄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相关儿童老年妊娠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并可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二、分类
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包括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等多种亚型,主要由髓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导致。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依据细胞形态学等分为L1、L2、L3型,由淋巴细胞系原始细胞异常增殖引起。
三、临床表现
1.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等,与正常红细胞生成受抑相关。
2.发热:多因正常粒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致感染引起,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
3.出血:皮肤可见瘀点、瘀斑,鼻腔、牙龈易出血,严重时可出现颅内、消化道等内脏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四、诊断方法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可升高或降低,伴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
2.骨髓穿刺活检:是确诊关键,骨髓涂片可见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通常≥20%),结合细胞化学染色等可进一步分型。
五、治疗手段
1.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诱导缓解后需巩固强化治疗,常用药物如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仅列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2.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
六、预后影响因素
与白血病类型(如ALL预后相对较好,部分AML预后较差)、患者年龄(儿童预后相对优于老年)、分子生物学特征(如存在特定融合基因等)及治疗反应等相关。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关注化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可能导致骨骼发育异常、性腺抑制等,治疗中需监测生长指标,必要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保障儿童正常成长。
2.老年患者:因机体耐受性差,化疗需更谨慎,需综合评估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3.妊娠患者:急性白血病合并妊娠时,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优先保障孕妇病情控制,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