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胃糜烂需进行病因控制,检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规范根除,避免长期服损伤胃黏膜药物及减少酒精摄入,药物治疗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生活方式上饮食进易消化无刺激食物定时定量、保证充足睡眠,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谨慎用药,孕妇调整饮食或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关注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兼顾营养。
一、病因控制
1.幽门螺杆菌检测与处理:若经检测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遵循规范诊疗方案进行根除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浅表性胃炎伴胃糜烂的复发风险并改善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该病症常见诱因。
2.避免诱因:需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若因病情必须服用,应同时采取胃黏膜保护措施;减少酒精摄入,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糜烂状况。
二、药物治疗
1.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可中和胃酸,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糜烂部位愈合,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浅表性胃炎伴胃糜烂有良好黏膜保护作用。
2.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营造利于胃黏膜修复的酸性环境,研究显示规范使用能有效缓解患者胃痛、反酸等症状,促进胃糜烂愈合。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食物,此类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定时定量进餐,规律饮食节奏有助于维持胃正常消化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
2.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睡眠状态利于身体各器官包括胃黏膜修复,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自我修复机制,不利于胃糜烂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浅表性胃炎伴胃糜烂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调整饮食结构,提供软烂、易消化且营养均衡食物,避免使用对儿童胃黏膜刺激性强的药物,必须用药时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谨慎选择,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全,药物代谢能力弱,需关注药物对其影响。
2.孕妇:孕妇患病时优先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善症状,选择温和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必须用药时需咨询妇产科和消化科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因孕妇生理特殊,药物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患病需关注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选择药物时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饮食调整兼顾营养需求与胃耐受能力,老年人胃肠功能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需保证摄入足够营养又不加重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