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的分离症状包括精神刺激后情感爆发、意识朦胧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意识范围缩小伴定向障碍、发作后部分遗忘)、青少年女性无目的漫游且清醒后遗忘、成年女性交替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身份状态;转换症状有无器质性病变的肢体瘫痪、类似癫痫大发作但无咬破舌头等表现的抽搐发作、眼部无病变的失明、听力正常却听觉缺失、身体部位触摸等刺激异常敏感的感觉过敏;特殊表现形式包含精神活动极度抑制的癔症性木僵多由强烈刺激诱发需与精神分裂症木僵鉴别、特定群体中因心理暗示等致多人出现类似症状的集体性癔症需心理疏导和环境调整。
一、分离症状
(一)情感爆发
多在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为尽情发泄,哭闹、吵闹、捶胸顿足、撕衣毁物等,发作时间长短与周围人关注程度有关,儿童患者情感表露更戏剧化。
(二)意识障碍
1.意识朦胧状态: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意识范围缩小,可出现定向力障碍,仅能感知和回应有限环境刺激,发作后部分遗忘。
2.漫游状态:患者无目的离家外出漫游,历时数小时至数日,清醒后对漫游经历不能回忆,多见于青少年女性,与生活压力或情绪冲突相关。
(三)身份识别障碍
表现为交替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身份状态,各有独特人格、行为模式及对环境感知,常见于成年女性,与心理防御机制异常有关。
二、转换症状
(一)运动障碍
1.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肌张力正常或增强,但神经系统检查无相应器质性病变体征,儿童患者运动障碍可能与模仿行为或心理暗示相关。
2.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大发作,但无咬破舌头、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发作时四肢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双眼紧闭,一般持续数十分钟,需与器质性癫痫鉴别。
(二)感觉障碍
1.视觉障碍:表现为失明,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可伴有视野缩小,常见于有情绪压力的中青年女性。
2.听觉障碍:听力检查正常但听觉缺失,多因心理创伤后出现,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3.感觉过敏:身体某部位对触摸等刺激异常敏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疼痛或不适感,无相应器质性病变基础。
三、特殊表现形式
(一)癔症性木僵
患者精神活动极度抑制,保持固定姿势,不语不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如僵住状态,持续时间不等,多由强烈精神刺激诱发,儿童较少出现此类型但需警惕与精神分裂症木僵鉴别。
(二)集体性癔症
多发生在特定群体中,如学校、集体生活场所,因心理暗示、情绪感染等因素导致多人出现类似癔症症状,常见于青少年群体,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环境调整以阻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