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可因进食习惯不当(如过快进食吞入空气)、食物种类影响(如摄入过多产气或难消化食物致胃肠负担重)、消化系统疾病(胃部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肠道的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等引发)、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致代谢慢胃肠蠕动弱、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致胃肠神经病变等导致)、药物副作用、长期不良情绪干扰神经内分泌以及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儿童饮食不规律、孕妇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等特殊人群特点而引起。
一、饮食因素
1.进食习惯不当:进食过快、边吃边说话等,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从而引起胃胀。例如,快速进食时会不自觉吞入较多空气,这些空气在胃肠内积聚就可能导致胃部胀满感。
2.食物种类影响: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胃胀。另外,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也易导致胃胀。
二、消化系统疾病
1.胃部疾病:
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存在炎症,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排空延迟,引起胃胀;胃溃疡患者胃黏膜有溃疡病灶,会影响胃的蠕动和消化,进而出现胃胀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胃肠动力,导致胃胀、胃痛等不适。
2.肠道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时,肠道的蠕动节律失调,食物消化吸收受阻,容易产生气体积聚而胃胀;肠梗阻患者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气体和粪便无法正常排出,会出现明显的腹胀、腹痛等表现。
三、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慢,胃肠蠕动也会相应减弱,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导致胃胀。此外,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胃肠神经病变,影响胃肠蠕动功能,也可引发胃胀。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胃胀,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损伤胃黏膜,影响胃的消化功能,进而引起胃胀。
五、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干扰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从而出现胃胀不适。
六、特殊人群特点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胃肠功能逐渐减退,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胃胀情况,且往往恢复较慢。
2.儿童:若饮食不规律,频繁进食零食,或进食过快、过量,加之儿童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易引发胃胀。
3.孕妇: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增大的子宫对胃肠的压迫,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胃胀较为常见,一般在孕中晚期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