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等,累及骨髓等造血系统并浸润多组织器官,有贫血、出血等症状,血常规等可助诊,骨髓穿刺是确诊关键;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原发于淋巴结等,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淋巴结等活检是金标准,两者同属淋巴造血系统病,部分类型可相互转化且发病机制有联关联但临床表现与诊疗方式不同。
一、定义与细胞来源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引起。
二、发病部位差异
白血病:主要累及骨髓、外周血等造血系统,白血病细胞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
淋巴瘤:原发部位多为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如扁桃体、胃肠道、鼻咽部等,肿瘤可局限于单个淋巴结或淋巴组织,也可累及多个部位及结外器官。
三、临床表现区别
白血病:常见症状包括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出血(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感染发热(因正常粒细胞减少,易发生各种感染),还可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有骨骼疼痛等表现。
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结外淋巴瘤可累及相应器官出现相应症状,如胃肠道淋巴瘤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纵隔淋巴瘤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还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B症状)等。
四、诊断方法不同
白血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外周血涂片可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是确诊的关键,骨髓象中原始粒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等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20%可诊断)。
淋巴瘤:淋巴结或结外病变部位的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等)评估病变范围及全身情况。
五、两者关系联系
白血病和淋巴瘤都属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同属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范畴,部分类型存在转化关系,例如某些淋巴瘤可转化为白血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可与淋巴瘤相互转化),二者在发病机制上有一定关联,均涉及淋巴细胞或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克隆增殖,但具体细胞起源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差异,导致临床表现和诊疗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