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是血清总钙浓度低于一定值或离子钙浓度低于一定值的病理状态,病因有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衰竭、急性胰腺炎等,临床表现包括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心血管系统影响等,诊断靠血清钙测定及相关激素等指标,治疗分病因治疗和钙剂补充,特殊人群如儿童需关注营养等,孕期女性要保证钙摄入,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并注意相关事项。
一、定义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浓度低于2.2mmol/L或离子钙浓度低于1.1mmol/L的病理状态,涉及钙的代谢失衡,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及多种生理功能。
二、病因
1.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异常:如日照不足、营养不良等致维生素D合成或转化障碍,影响肠道钙吸收。
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骨钙动员及肾钙重吸收减少。
3.肾衰竭:肾排磷减少致血磷升高,抑制25-羟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同时肾实质损害影响钙代谢。
4.急性胰腺炎:脂肪酶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钙皂,致血钙降低。
三、临床表现
1.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轻症可表现为口周、指尖麻木,重症出现手足抽搐、肌肉痉挛,甚至喉痉挛、惊厥等。
2.心血管系统影响:可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影响心肌收缩功能。
3.其他:儿童低钙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孕期女性低钙可能增加子痫前期风险,老年人低钙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相关。
四、诊断指标
1.血清钙测定:明确总钙及离子钙水平,总钙正常范围约2.1-2.55mmol/L,离子钙约1.1-1.3mmol/L。
2.相关激素及代谢指标:检测PTH、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血磷等,以明确病因,如PTH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降低见于摄入不足或合成障碍。
五、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疾病处理,如补充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治疗肾衰竭、胰腺炎等原发病。
2.钙剂补充:根据病情选择钙剂,如碳酸钙等,优先非药物干预纠正钙缺乏,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差异,避免不适当用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低钙可影响骨骼生长发育,需关注营养摄入及日照,优先通过饮食调整,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钙剂,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用药。
2.孕期女性:需保证钙摄入,满足胎儿发育需求,可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定期监测血钙,注意孕期用药安全性。
3.老年人:常伴骨质疏松等,需综合评估钙及维生素D状态,调整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必要时补充钙剂,同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钙代谢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