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慢性进行性肝病,肝脏结构遭破坏、肝细胞大量丧失、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肝功能难正常,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损伤,白蛋白合成相关指标异常反映合成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指标异常提示代谢功能障碍,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储备功能减退、儿童影响生长发育,有基础病史人群病毒性肝炎者难完全恢复、长期饮酒者结构破坏难逆转,病理机制是广泛肝纤维化阻碍血流、致门静脉高压等加重肝细胞损伤和功能丧失致多种功能持续异常难恢复正常。
一、肝硬化时肝功能的总体状态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肝脏组织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正常肝细胞大量丧失,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等病理改变,通常情况下肝功能难以维持正常状态。
二、肝硬化时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及意义
(一)转氨酶指标
肝硬化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转氨酶常可升高,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入血,提示肝细胞存在炎症损伤,但早期肝硬化时可能轻度升高,随病情进展可显著升高。
(二)白蛋白合成相关指标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而血清球蛋白水平可能因免疫反应等因素升高,出现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下降,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三)胆红素代谢指标
肝硬化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与排泄,导致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如皮肤、巩膜黄染等,提示肝功能中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
三、特殊人群肝硬化肝功能情况的考量
(一)不同年龄人群
对于老年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本身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发生肝硬化后肝功能异常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儿童肝硬化相对少见,但儿童肝脏处于发育阶段,肝硬化对其肝功能的影响除上述指标异常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更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及整体营养等支持。
(二)有基础病史人群
如本身有病毒性肝炎基础的患者,发生肝硬化后肝功能持续处于异常状态,抗病毒治疗等干预措施虽可延缓病情进展,但难以使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酒精性肝硬化发生后,肝功能已受损,即使戒酒,肝脏结构破坏难以逆转,肝功能仍会持续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四、肝硬化肝功能难以正常的病理机制
肝硬化时,广泛的肝纤维化形成阻碍肝血窦血流,肝细胞营养供应不足,且纤维组织收缩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和功能丧失,使得肝脏合成、代谢、解毒等多种功能持续处于异常状态,难以恢复到正常的肝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