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主要源于骨髓浆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殖,侵犯骨髓致正常造血细胞生成受抑制、骨髓组织结构紊乱,可引发溶骨性病变及部分骨质硬化,显微镜下瘤细胞形态异常、排列无序,异常浆细胞分泌大量结构异常免疫球蛋白致血清现M蛋白、尿可检本周蛋白等,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差异但病理蛋白分泌本质一致。
一、骨髓瘤细胞的起源与克隆性增殖
骨髓瘤主要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是浆细胞发生克隆性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正常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而骨髓瘤细胞是异常分化的浆细胞,呈现克隆性增殖特征,大量异常浆细胞在骨髓内积聚,破坏骨髓的正常造血微环境。
二、对骨髓结构的影响
异常增殖的骨髓瘤细胞侵犯骨髓,导致骨髓正常造血细胞生成受抑制。骨髓内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等生成数量减少,骨髓的造血功能受损。同时,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弥漫性或灶性分布,使骨髓组织结构紊乱,正常骨髓的脂肪组织被异常浆细胞替代。
三、骨骼的病理改变
1.溶骨性病变:骨髓瘤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破骨细胞激活因子等,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吸收增加,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好发部位常见于颅骨、肋骨、脊柱、骨盆等部位,X线检查可见典型的穿凿样溶骨性缺损,病变处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消失,形成边界清晰的透亮区。
2.骨质硬化情况:部分骨髓瘤患者可能出现骨质硬化现象,但相对溶骨性病变较少见,其病理机制与成骨细胞活性变化等因素相关,但本质仍与异常浆细胞的增殖及相关因子分泌有关。
四、显微镜下病理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瘤细胞形态异常,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大且染色质粗,可见明显核仁,细胞质丰富。与正常浆细胞相比,骨髓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无序,可呈弥漫性浸润或灶性聚集分布。同时,瘤细胞周围的骨髓基质等组织也会因瘤细胞的刺激而发生相应改变,如纤维组织增生等。
五、对血清及尿液蛋白成分的影响
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会分泌大量结构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导致患者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尿中可检测到本周蛋白等异常蛋白成分。这是骨髓瘤病理过程中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等可辅助诊断骨髓瘤,其病理基础是异常浆细胞克隆性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不同年龄患者中,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免疫功能衰退等因素,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相关蛋白分泌表现可能与其他年龄段有一定差异,但本质的病理蛋白分泌机制一致;性别方面,虽无明确性别特异性的病理蛋白分泌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骨髓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个体差异,但病理解剖的蛋白分泌本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