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血常规可初步筛查白血病但不能直接确诊,其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异常可为白血病诊断提供线索,白血病进一步诊断需骨髓穿刺、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染色体和基因检测等,不同人群血常规异常怀疑白血病时均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血常规中与白血病相关的指标及意义
白细胞计数: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常出现异常,可表现为增高或减低。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增高,常可达(100-300)×10/L。但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并非白血病所特有,感染等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改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多数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然而,贫血也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所以单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异常不能确诊白血病。
血小板: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出现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也可能增高。但血小板减少还可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血小板增多也可能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有关。
白血病的进一步诊断需要的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这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检查。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的比例等情况。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的比例通常会明显增高,可达到30%以上(FAB分型标准)。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骨髓象有各自的特点,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表现存在差异。
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白血病的类型。例如,过氧化物酶染色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多呈阳性,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或弱阳性;糖原染色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多呈阳性等。
免疫学检查: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从而明确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类型,对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染色体和基因检测:部分白血病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伴有BCR-ABL融合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15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易位等。这些检测对于白血病的精准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选择都非常重要。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血常规发现异常怀疑白血病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上述检查以明确诊断。例如,儿童白血病患者在血常规异常时更需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在出现血常规异常时应更加重视,尽快进行全面的血液系统相关检查来排查白血病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