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骨髓移植并非简单的“抽骨髓”,现常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通过给供者用动员剂使骨髓造血干细胞释放入外周血,再用设备采集,创伤小;特定情况下也会用骨髓腔穿刺采集骨髓血,此方式供者有不适且恢复慢,两种方式有不同特点和适用情况。
一、传统认知中“抽骨髓”的误解
通常人们所说的“抽骨髓”这种较为通俗的说法容易让人误解为是直接抽取骨髓腔里的骨髓,但实际上现代骨髓移植技术中的骨髓采集方式并非完全等同于传统认知里简单粗暴的“抽骨髓”。
二、现代骨髓移植中骨髓采集的正规方式
1.造血干细胞采集方式之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现在更常用的是通过动员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来获取移植所需的造血干细胞。首先会给供者使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一般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促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等设备,从供者的外周静脉血中采集富含造血干细胞的外周血成分,这个过程就像献血一样,供者躺在病床上,通过仪器采集血液,分离出所需的造血干细胞成分,整个过程相对安全,供者痛苦较小。这种方式对于供者的身体创伤比传统意义上抽取骨髓腔里的骨髓要小很多。
从年龄因素来看,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对更具优势,因为儿童的骨髓造血功能相对较脆弱,外周血采集的创伤小,更能减少对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等方面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于成年供者,这种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集过程中的风险和不适。
2.另一种较少用的采集方式:骨髓腔穿刺采集骨髓血
虽然现在不是主要的采集方式,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会采用骨髓腔穿刺采集骨髓血的方式。医生会在供者的髂骨等部位进行骨髓腔穿刺,抽取一定量的含有造血干细胞的骨髓血用于移植。不过这种方式供者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等不适,而且恢复相对外周血采集要慢一些。从性别角度看,一般不存在因性别导致这种采集方式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但不同性别在身体恢复等方面可能会有个体差异,比如女性在术后可能需要更注重营养补充等方面来促进身体恢复。从生活方式角度,如果供者在采集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造血功能和采集后的恢复,所以采集前需要供者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以利于采集和术后恢复。从病史角度,如果供者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会影响是否适合采用这种采集方式以及采集后的相关情况,需要医生进行严格评估。
总之,现代骨髓移植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抽骨髓”,现在更多采用相对更安全、创伤小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式,当然在特定情况下也会采用骨髓腔穿刺采集骨髓血的方式,但两种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