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血浆与血细胞构成血浆含多种成分维持胶体渗透压血细胞有不同功能理化性质上酸碱度维持弱碱性渗透压分晶体与胶体黏滞性受多因素影响功能涵盖运输免疫防御止血凝血且不同阶段等有差异。
一、组成成分特点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约占血液容积的55%,主要成分为水(约90%),还包含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等)、电解质(钠、钾、钙等)、葡萄糖、激素、代谢废物等,蛋白质等成分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成年男性约(4.0~5.5)×1012/L、女性约(3.5~5.0)×1012/L,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运输二氧化碳,其含有的血红蛋白(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是携氧关键物质;白细胞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10/L,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类型,参与免疫防御;血小板正常范围是(100~300)×10/L,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理化性质特点
1.酸碱度: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呈弱碱性,依赖血浆中的缓冲对(如碳酸氢盐缓冲对等)来保持酸碱平衡,以保证机体代谢酶等的正常活性,不同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下此pH范围相对稳定,但病理状态可能导致酸碱失衡;2.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280~320mOsm/L,由晶体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等小分子物质形成)和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组成,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管内外液体平衡,年龄较小者因血浆蛋白含量等因素,渗透压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特殊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盐饮食可能影响晶体渗透压平衡;3.黏滞性:血液黏滞性受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等因素影响,红细胞数量增多等情况可使黏滞性升高,儿童因血细胞组成与成人有别,黏滞性特点不同于成人,特殊病史如血液病患者血液黏滞性可能显著异常。
三、功能特点
1.运输功能:能运输氧气至组织细胞,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至肺部排出;还可运输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到全身各组织,将代谢废物(如尿素等)运至排泄器官;不同年龄阶段因代谢速率差异,运输需求有别,新生儿代谢活跃,对运输功能需求更旺盛;2.免疫防御功能:白细胞通过吞噬、产生抗体等方式抵御病原体入侵,女性因生理周期等因素,免疫状态略有波动,有免疫相关病史者血液免疫功能可能异常;3.止血与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凝血因子启动凝血级联反应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各年龄段止血凝血功能有差异,儿童止血机制相对较弱,易出现出血风险,有凝血障碍病史者需特别关注该功能状态。